新闻 | 法学院刑法教研室召开“刑法学研究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座谈会


2023-09-12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刑法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2023年9月2日上午,法学院刑法教研室举办“刑法学研究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座谈会。北京大学法学院梁根林教授,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法学院埃里克·希尔根多夫教授、刘畅博士,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敦宁教授、马乐教授、姜瀛副教授、林乐鸣副教授、马永强博士、徐拿云博士、钱程博士参加会议,会议由敦宁教授主持。

敦宁教授首先向嘉宾介绍了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科的师资队伍、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他指出,当前刑法学科发展势头良好,将以“一体两翼”为目标,以刑法基础理论研究为基础,以海上刑法、网络刑法等新兴领域为两翼,推进刑法学科建设深入发展。在学科情况介绍的基础上,敦宁教授提议与会专家围绕“刑法学研究的本土化与国际化”这一主题,就海大刑法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完善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

梁根林教授指出,从全国范围看,海大刑法学科的师资规模已经较为可观,学科设置也贯彻了刑事法一体化理念,将刑事实体法与刑事诉讼法学有机结合、融合发展,近年来更是取得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研究成果。他建议,应抓住宝贵发展机遇,利用好当前的学科发展势头,明确刑法学科的主攻方向,发挥海大刑法学科的特色与优势,产出高质量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在这方面,海上刑法应作为海大刑事法学的重要学术品牌,重点予以发展。争取把海上刑法打造成一张重要的学术名片,深入开展务实研究,夯实相关研究成果,进而产生学术影响力。

希尔根多夫教授从刑法学国际视野出发,介绍了德国刑事实体法与诉讼法学科的发展情况和模式,并分享了自己在技术法学领域的诸多探索。他指出,海大在无人船、无人车等新兴技术领域均有非常深入研究,这些研究也可以与刑法学科结合,共同支撑海上刑法学科建设。希尔根多夫教授也非常期待今后可以就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交流研讨。

马乐教授就德国刑法研究相关问题向希尔根多夫教授展开了提问。希尔根多夫教授进行了精彩回答,并特别强调,在德国刑法教义学中,不法与责任的区分具有重要价值,这对本科生通过教学过程掌握刑法专业知识很有帮助。此外,希尔根多夫教授还指出,在刑法教义学研究基础上,需进一步探索新兴的研究领域,这对于刑法学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价值。刑法学是与社会治理相关的科学,面对社会变化带来的新问题,刑法学必须给予积极回应。

刘畅博士围绕座谈会主题,就德国人工智能法学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他指出,人工智能法学研究必须以对相关技术的深刻理解为前提,警惕和拒绝学术泡沫。刘畅博士还与参与座谈会的老师们进一步交换了对元宇宙空间犯罪、区块链法学问题的基本认识。

姜瀛副教授、林乐鸣副教授、马永强博士、徐拿云博士、钱程博士等与会老师,也围绕各自的研究领域和关键问题,与梁根林教授、希尔根多夫教授、刘畅博士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互动和研讨,主题涵盖教学、科研等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本土化视角与国际化视角的有机结合。

经过几个小时的深入交流,座谈会在充满启发和洞见的浓厚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本次座谈为进一步明确我院刑法学科发展方向,提升学科建设能力,激发学科教师的学术热情,拓宽国际化的学术研究视野,积累了宝贵经验。

站内导航

版权所有 ©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地址:大连市凌海路1号 邮编:116026

技术支持:集群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