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1年香港仲裁周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线下直播间活动顺利举行后,本届大连海事大学国际文化节期间,法学院联合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特别推出了“Vis-Moot”系列大师课,邀请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总法律顾问吴家欣律师(Eric NG),就Vis-Moot国际商事模拟仲裁庭辩论赛(Willem C. Vis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Moot)所涉及的相关实体与程序内容作了全面、细致的解读。吴家欣律师兼具仲裁员、Vis-Moot带队教练和上场队员的多重身份,他的讲解在为同学们带来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激发和坚定了同学们投身赛事的热情与决心。

吴家欣律师的讲座主要围绕“什么是Vis-Moot、为什么要参加Vis-Moot以及如何为Vis-Moot做准备”三个方面展开。吴律师指出,作为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商事仲裁模拟法庭辩论赛,Vis-Moot的盛名由来已久。每年的十月份至次年四月份,全球300余所顶尖法学院的优秀学子齐聚香港与维也纳赛区,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和人脉,围绕最新热点问题展开一系列法律问题的探讨。赛事的书面和口头阶段对学生们的专业知识储备、英语表达能力以及团体精神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可以说Vis-Moot的参与,不仅是学生们对自身潜力的最大发掘,更可能成为顶级律所的敲门砖,无疑是一项极具意义的挑战。在比赛中,各方选手都全力以赴地为团队而战,强烈的时间观念、清晰的思维结构、自信沉着的姿态以及出色的反驳与总结能力也因此成为优秀辩手得以脱颖而出的重要素养,同时也是每个即将站上Vis-Moot舞台选手所应重点准备的内容。

我院80余名本硕学生参加了此次线上课程的学习。课程结束后,同学们表示在此次讲座中获益颇丰,以下是赵哲恺同学的分享。

Vis-Moot之外,“走向世界”的中国仲裁 —— 2020级本科生赵哲恺
国际仲裁作为主流的跨境争议解决途径,之于国家与国家中的个人而言不可谓不重要。目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国际仲裁在全球商事争议解决领域的话语权也逐渐得到提升。那些优秀的Vis-Moot队员乃至我们这一代人在仲裁领域的传承深耕,就是中国仲裁走向世界的底气和基石。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国际仲裁的发展速度依然滞后于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中国建立商事仲裁制度和恢复律师制度仅有短短几十年时间;有法律制度的原因——中国施行的大陆法系与国际主流的普通法系的区别;更有国际规则话语权的原因——国际仲裁的游戏规则目前主要由境外仲裁机构和仲裁法律人士制定。
改变这种局面不仅是中国法律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更是中国仲裁人所面临的时代机遇和挑战。仲裁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仲裁员和律师等仲裁从业人员整体水平的提升,更离不开仲裁机构的建设和引领。
在报考海大前,我从父母转来的微信推送中第一次听说了“Vis-Moot”。来到海大后,作为一年级新生我也曾在Vis-Moot代表队招新的通知前徘徊犹豫,但最终擦肩而过。很感谢这场讲座让我终于有机会系统、全面地了解Vis-Moot,并由此对我尚不了解的仲裁有了一定的思考。带着内心的赤诚、热爱与信念,做喜欢、擅长的事情是一种享受,能够用专业与时代连接并争取在未来为国家与社会作出贡献,当是我等海大法律人毕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