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尚法讲堂 | 余凌云教授、解志勇教授联袂主讲民法典与行政法


2020-11-22

2020年11月15日上午,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邀请清华大学法学院余凌云教授和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解志勇教授在凌水国际报告厅分别为法学院师生作题为“民法典时代下的行政法”和“方法与路径:‘民’有所呼,‘行’有所应”的讲座。大连中院行政庭部分法官,法学院王世涛教授、阎铁毅教授、邢菲副教授、郑琳讲师和百余名学生共同参与了本次讲座。讲座由王世涛教授主持。

余凌云教授的讲座为“民法典时代下的行政法”。民法典中的行政机关包括作为民事主体的行政机关,作为公有公共设施管理者的行政机关以及作为行政权行使者和职责履行者的行政机关。行政活动是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基础,是民事法律关系生成和发展的前提,违反行政规范导致承担民事责任。此外,行政法上强制性/管理型规定是民事活动展开的直接依据,民法规定在行政法上可以得到援用。因此,要加强行政法与民法的对话,完善行政执法,保护公民权利,立法机关应当通过行政法律、法规和规章进一步明确规定,积极落实民法典的有关规定。

解志勇教授的讲座为“方法与路径:‘民’有所呼,‘行’有所应”。民法典是行政法的母法,法典化的“两步走”方案具有借鉴意义,是法典化的示范。民法典丰富与发展了行政法的理念,传统的行政法理念包括依法行政、法律保留、信赖保护、比例原则,在此基础上民法典时代行政法“新”理念包括:在保护权利上公权要积极作为,在干涉权利上公权要谦抑自控,在救济权利上公权要周到细致。针对不动产物权登记、生活安宁权、优化营商环境、高空抛物、人的自由和尊严的保障等几类特定的权益,要实现权利、权力和秩序的平衡。

本次讲座中,余凌云教授和解志勇教授从不同的视角给法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民法典和行政法的学术盛宴。讲座激发了师生浓厚的学术兴趣,现场气氛热烈、提问不断,达到了很好的学术交流效果,师生们表示受益匪浅。

主讲人简介

余凌云,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公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曾挂职担任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入选教育部2007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于2010年入选首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享受公安部部级津贴。2005年,获首届中国青年法律学术奖(法鼎奖)之银鼎奖。2014年,获“第五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曾参与《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强制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人民警察法》等重要法律的修改论证工作。曾先后主持警察法学领域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警察法学领域首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Minority and Group Rights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解志勇,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座教授”、比较法学研究院院长,《比较法研究》杂志主编、北京市比较法学会会长,入选2020年“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近年有5项成果受到中央领导重视,被国家立法机关采纳。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国家监察理论构建、制度创新与实践运行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青年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十余项。著有《行政诉讼调解》等专著6部,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等教材3部。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主编教材《卫生法学通论》、论文《卫生法基本原则论要》产生重要影响。

站内导航

版权所有 ©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地址:大连市凌海路1号 邮编:116026

技术支持:集群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