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高校思政网开设“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专栏,集中展示各行动单位在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等“强国行”专项行动工作中的先进做法与典型经验,充分发挥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3月5日,专栏对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系党支部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
法学领航,扬帆强国蓝海
助力涉外海洋法治人才培养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系党支部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系党支部入选教育部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第三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党支部现有教师党员13人,支部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高标准、规范化、示范化建设总要求,坚持将党建与业务双融合,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主线,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涉海法治人才为己任。支部着力打造高质量的党建工作体系,积极探索优秀基层党建“一融双高”工作法,加快培育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品牌、育人载体,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发挥工作室的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以党建引领带动立德树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在“海洋人才战略”和“科教兴海战略”中厚植蓝色文化,深耕海洋法治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秉持党建领航之舵
探索联建共融的新境地
铸就法魂向党心的“恒星导航”
党支部秉持开放、共享的海洋法治发展理念,打破支部共建壁垒,开启校内、校外支部党建“双循环”。
坚持“三联”建设思路。党员“联学”、党课“联上”和党日活动“联办”,充分释放各党组织在海洋法治建设中的“外溢”效应,提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党支部与校内外党支部联动共成长,打造“巍巍太行建党百年,红色精神代代相传”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领悟蓝色信念,筑梦海洋强国”党日活动等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引领。
坚持“三引”建设理念。以思想引航、模范引领、活动引路为党支部共建的思想理念,构建支部团队互动建设体系。与实务部门党支部共建谋共赢,支部多次与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党支部、北京市盈科(大连)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开展联学共建活动,开展的“隔屏手拉手、在线云交流——海洋法治实务探讨”活动先后被《辽宁日报》《辽宁法制报》、辽宁文明网、公益大连、大连文明办等媒体报道。支部致力于打造模式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合作共赢的海洋法治党建工作新格局。通过与校外涉海部门的联络互动,搭建起海洋法治资源共享平台,拓展服务空间和领域。

党支部赴长沙、韶山开展“追寻伟人成长足迹,争做时代有为青年”主题党日活动
融汇教研精粹,赋能国家战略
锻造强国建设时代的“领航先锋”
弘扬海洋思政,多维发力厚植航运报国之志。党支部依托国际法系教研室优势与专长,秉持“理论学习与专业学习协同共进”的理念,营造“课程门门有思政、学科个个树品牌、教师人人讲育人”的创优氛围。党支部教师深入挖掘学科建设中的思政元素,以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为基础,组建国际法课程思政体系群。在“海洋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将海洋法专业教学与“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海洋文化等相结合,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2023年“海洋法”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4年获评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四位教师获评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
强化专业支撑,多方联动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支部成员密切跟踪国际法治理论与实践发展前沿问题,围绕我国海洋发展战略、南海权益维护、海洋争端解决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有效应对潜在风险和挑战的决策建议,撰写15篇咨政建议获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为国家涉外法治发展中遇到的掣肘问题提供应对之策。支部以党建研究为抓手,找准找实党建与教学科研的结合点、切入点、突破点,承担了多项党建科研、教改课题,撰写、发表多篇课程思政教学理论研究论文,实现党建与教学、科研融合共赢。通过科研使党建工作落地,实现重党建与重科研相辅相成的“思想融合”、政治建设与科研业务的“工作融合”,形成党建引领科研、科研助力党建的互动工作机制。国际法系党支部及教研室近5年先后主持国家级重大课题5项、省部级以上课题5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近5年,国际法系党支部获国家级党建荣誉3项、省部级党建荣誉10项、市级党建荣誉3项、校级党建荣誉12项。

支部书记参加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培训班
夯实立德树人基石,构筑融合育人生态
共绘协同育人“智慧同心”
实践为导,人才培养多元融合、协同创新。支部书记作为教育部中外人文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基地”负责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更多学生在世界舞台讲述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选派30余名学生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底管理局、国际海洋法法庭、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中国—东盟中心等国际组织开展实习工作,为国家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国际组织后备人才。
党建引领,公益普法有“知”有味、入脑入心。国际法系党支部自2020年起,从自身法学学科专业出发,广泛开展公益普法活动。党支部打造品牌党建活动“为少年的你撑起保护伞”公益普法宣讲活动,将未成年人这一重要且特殊群体作为服务对象,五年来,支部先后走进大连市三十余所中学,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知识,为师生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以鲜活案例、趣味互动提升青少年法律素养与安全防范意识。发放普法宣传手册2000余册,受益师生8000余人。《辽宁法制报》《大连日报》、民主与法制网、中国普法教育网等数十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宣传和报道。
党支部践行初心使命,恪守职责担当,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为弱势群体送温暖。连续四学年为新民镇卡拉房子村22名留守儿童捐赠学习用品,确保留守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多次与大连市福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大连市西岗区一路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沙河口区各街道社工站开展“老将小将齐上阵”法律主题知识竞赛、“关爱残疾人、有你有我”公益宣讲等形式多样的法律主题公益活动。

支部开展“为少年的你撑起保护伞”党建活动
未来,国际法系党支部将遵循“树品牌、立标杆”的总体思路,聚焦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主责主业,持续在党建深度、实度和细度上下功夫,继续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灵活运用已有的实践平台载体和制度优势,探索和健全“党建+育师”“党建+育人”“党建+教学科研”“党建+服务”活动模式,践行“三全育人”,多维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把党建工作融入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主责主业的全过程,不断推动支部党建工作质量的跃升,为国家的海洋战略和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 | 高校思政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