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通知 |【明德尚法讲堂】希尔根多夫教授、梁根林教授:“关于正当防卫的学术对话”主题讲座


2023-08-29

本期明德尚法讲堂特邀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法学院埃里克·希尔根多夫教授(Prof. Dr. Dr. Eric Hilgendorf)与北京大学法学院梁根林教授为学院师生作主题讲座,讲座安排如下:

埃里克·希尔根多夫教授简介: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法理学、信息法学与法律信息学教授。希尔根多夫教授拥有法学和哲学双博士学位。他的哲学博士学位论文题为《法理学中的论证》,其法学博士学位论文《风险社会中生产者的刑法责任》荣获莱茵胡德和玛丽亚德费尔基金会颁发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他于1996年完成题为《论刑法中事实性陈述和规范性陈述之区别》的教授资格论文,获得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法律哲学的教授资格。1997年夏季学期被任命为康斯坦茨大学刑法学及毗邻学科教授。1998/99年冬季学期开始担任康斯坦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并统筹全院教学科研工作。1999/2000年冬季学期开始担任康斯坦茨大学法学院院长。2001年夏季学期被任命为维尔茨堡大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法理学、信息法学和法律信息学教授。2010年冬季学期至2012年夏季学期担任维尔茨堡大学法学院院长。2010年起担任维尔茨堡大学机器人法律研究中心主任。2017年起担任德国联邦科研部“自主系统和法律”工作组负责人。2018年6月被欧盟确定为人工智能领域高级别专家。希尔根多夫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德刑法学术交流,他于2010年和北京大学的梁根林教授一同创立了“中德刑法学者联合会”。他同时也受聘担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全球讲席教授,人民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

希尔根多夫教授笔耕不辍,著作等身。除博士学位论文与教授资格论文外,希尔根多夫教授的代表性学术著作还有:《1965-1985法理论的复兴》、《刑法总论》、《刑法分论》(三卷本)、《刑法案例集》(三卷本)、《计算机和互联网刑法》、《医疗刑法导论》、《德国刑法学:从传统到现代》等,独著并参与编写了多部刑法评注(Nomos LPK Kommentar等),并主编了《刑法手册》(第1至9卷)、《法哲学手册》、《机器人技术与法律》系列、《东亚刑法学》系列、《德语区刑法学的自画像(I、II卷)等。此外,他还出版、发表了数百篇、部学术论文、会议报告和著作。

梁根林教授简介: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刑法学科(博士点)召集人、北京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廉洁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德刑法学者联合会(CDSV)中方召集人、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1999年至2001年兼任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2001年至2002年德国图宾根大学访问学者。2003年至2004年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2004年至2007年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2007年至2017年担任《中外法学》主编、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主编。

梁根林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与刑事政策,出版《刑法总论问题论要》《刑事政策:立场与范畴》《刑事法网:扩张与限缩》《刑事制裁:方式与选择》《合理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等多部专著,主编《Schriftenzum stasiatischenStrafrecht, herausgegeben》(东亚刑法丛书1-12卷)《中德刑法学者的对话(一):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中德刑法学者的对话(二):刑法体系与客观归责》《中德刑法学者的对话(三):违法性论:共识与分歧》《中德刑法学者的对话(四):信息时代的责任论》《中德刑法学者的对话(五):犯罪参与:模式、形态与挑战》等书籍,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整体刑法学杂志》(ZStW)等中外法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梁根林教授于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连续多次当选北大法学院十佳教师,被授予“北京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评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教学奖项。


站内导航

版权所有 ©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地址:大连市凌海路1号 邮编:116026

技术支持:集群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