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 发挥学科优势助力廉洁文化建设


2023-06-26

《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强调,鼓励地方、部门和单位探索创新,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实践中,高等院校、专业机构如何依托学术资源和师资力量广泛参与廉洁文化建设,如何不断发展和创新廉洁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形式,有力推进全社会廉洁文化建设?看看三位高校、社科机构相关专家学者如何说。

本期嘉宾

阮朝奇 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

尹 季 湘南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刘 刚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党史党建研究所副研究员

把廉洁文化嵌入“大思政”,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主渠道、主阵地

记者:高校担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力军角色,是新时代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实践中,如何推动学校成为正气充盈的至善之地?

阮朝奇: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影响长远、事关全局,我们在推进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时,对党员干部,着力从树立廉洁行政的理念入手,加强教育引导,使“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观念深入党员干部内心,自觉在师生中发扬榜样和表率作用;对教师,注重弘扬恪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引导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者传统,带头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学生营造如沐春风的廉洁氛围;对学生,坚持正面引导和无形熏陶相结合,厚植廉洁文化基础,让其感悟廉洁、体验美好,树立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的观念。积极推动廉洁文化嵌入“大思政”,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主渠道、主阵地,立足于培养学生胸怀“国之大者”,发挥思政课在人才培育中的关键作用。在省纪委监委的关心支持下,云南民族大学建立了云南省纪律教育基地(高校)。学校每年组织入学新生和教职工参观基地,进行廉洁教育,教育年轻学子要遵规守法,树立边界意识,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尹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重点在于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我校在协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上,与郴州市纪委监委联动,邀请纪检监察干部来校举办纪法讲座,将纪检监察机关制作的警示教育片、法院庭审行贿受贿案件、贪腐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作为廉洁教育的重要内容。联手革命老区桂东县创建纪律文化中心,共建“第一军规”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师生赴教育基地研学。依托校内红色文化研究院、周敦颐廉文化纪念馆、“半条被子”陈列馆等,积极开展廉洁文化理论研究,向社会展示收集、整理的文化资源和研究成果,并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开放,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中小学生研学活动等提供文化支撑。注重廉洁文化宣传,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校情校史资源中的廉洁元素,与地方文联、电视台、报社、歌舞团等联动,开展“翰墨书香·崇德尚廉”系列活动,编排廉洁文艺节目,丰富校园廉洁文化供给。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纳入清廉校园建设,以纯正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发出“家庭助廉”倡议书,召开党员干部家属 “清廉家风·幸福家庭”座谈会,观看家风教育片,走访党员干部家庭,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全链条的廉洁教育模式。

以学术力量推动高质量廉洁文化建设,不断发展和创新廉洁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形式

记者:高校、社科等机构具有学科体系完整、人才资源密集等优势,实践中,如何广泛参与到地方廉洁文化建设中来,不断提升廉洁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阮朝奇:高校和社科机构要增强廉洁文化研究的自觉,整合学科交叉优势,做深做实理论研究,通过深化理论研究推广廉洁教育,为党政机关做好廉政建设咨政。鼓励高校教师参与廉洁文化研究,整合校内相关学术力量,发挥学科集成推动作用,形成推动高质量廉洁文化建设的合力;充分运用多学科交叉优势,深化廉洁文化理论研究,探索构建适应不同群体特点多层次、全覆盖的廉洁教育体系,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推进廉洁家风家教建设研究,推动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激发和涵养“不想腐”的自律和自觉。云南省纪检监察学会与我校合作,于2019年成立了云南廉政研究中心,致力于加强对新时代廉洁文化丰富内涵的探索研究,助力云南政治生态和廉洁文化建设。2022年,云南廉政研究中心、《云南日报》共同策划“清风起云滇 美名传千古”系列征文活动,梳理整理云南古代清官廉吏故事,在《云南日报》开设专栏,把历史上优秀的积极向上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予以重新呈现,引历史廉洁文化之活水,以实现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之目的。我校建设的云南省纪律教育基地(高校),不仅是入学新生和教职工接受廉洁教育的基地,还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成立以来,共接待各类参观人员几万人次,“小基地”在廉洁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大作用”。

尹季:高校可以发挥社会科学研究专业优势,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开展廉洁文化研究。如,以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为主要平台,开展党的创新理论阐释,编印廉洁故事汇、党史中的红色家书等廉洁教育读本,召开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研讨会。开办特色课程,结合地方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等,开设廉洁特色课程,举办廉洁读书会、廉洁文化沙龙等。抓好项目立项,以本土的古代先贤廉吏、革命先烈、时代楷模廉洁思想为研究重点,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成果。举办讲座论坛,与地方媒体合作设立廉洁文化大讲坛;为地方党委、政府理论学习作专题辅导;在图书馆、纪念馆、社区、中小学等场所进行公益讲座。建好廉洁阵地,将廉洁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挖掘好校史资源和校训精神,建好校史馆、图书馆等,用好校园广场、楼栋门厅、学生宿舍走廊等公共区域,在“身正为范”“以文化人”方面着力营造廉洁文化氛围。

刘刚: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研究合作,是高校和地方政府的共同需求,是推动高质量廉洁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我们依托与河南省纪委监委联合成立的“河南省廉政理论研究中心”平台,参与承办了“第十四届中国廉政研究论坛”“纪检监察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研讨会”等,出版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河南作为》等一系列学术著作。此外,中心与省纪委监委法规室联合撰写的《关于清廉河南建设调研情况的报告》以及在省纪委监委宣传部门指导下完成的《关于河南省廉洁文化阵地建设的调研与思考》,都为清廉河南和廉洁文化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实践中,以学术力量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要整合力量组队伍,依托马克思主义、党史党建、历史文化、政治学、法学等多学科力量,成立专业性廉洁文化、廉政理论研究智库,组织协调学术资源和力量,深入开展廉洁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实起来、强起来。要加强研究出成果,引导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廉洁文化的概念、内涵、功能、定位、要素、路径、方法等基础性理论问题,开展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出版高质量理论文章和著作,不断深化对廉洁文化建设的规律把握和理论认知,构建廉洁文化的知识图谱和理论体系,努力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要畅通渠道建机制,搭建高校、社科机构与党委宣传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等部门沟通联系的平台和渠道,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研以致用,广泛吸纳专家学者加入到廉洁文化研究中来,发挥智库作用。将廉洁文化纳入社科规划项目,列入文艺创作计划和基金支持范围,发布专项研究课题,举办高水平学术研讨会,举行征文和案例评选活动,促进成果宣传交流和转化落地。

完善沟通渠道和平台,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为深入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记者:加强高校等单位与地方政府部门在廉洁文化建设研究领域的合作,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尹季:现实中,校地合作还存在一些瓶颈需要克服,比如:专家学者的理论成果大多停留在学术圈内,学理性重,通俗性不够,难以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廉洁文化研究成果大众化传播途径较窄,实践性载体还较单一;地方政府建设的教育基地,高校参与度不高,高校师生研学的规模和频次受限,一些教育基地建设档次不高,展示的内容和宣讲形式也需要改进,一些高校内设的纪念馆、校史馆等,对外开放程度不够高,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地方纪检监察机关与高校合作深度不够,以案明纪、以案释法的针对性还不强等。因此,地方政府挖掘地方廉洁文化资源时要整体规划,组织高校相关专家学者广泛参与,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研究成果。高校要做好研究成果转化与利用文章,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和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高校和地方可以联合共创文艺作品,运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推动廉洁文化向社会延伸。

刘刚:近年来,在廉洁文化建设研究领域,一些高校、专业机构与地方政府部门通过交办任务、委托课题、专家咨询、合办研讨会、共建调研基地等方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还存在研究平台还不多,与党委政府的沟通渠道不够充分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沟通渠道和平台,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地方党委政府要主动共享更多信息,注重发挥专家咨询作用。通过发布研究课题指南,畅通调研渠道,提供经费保障,为理论研究指明方向;在廉洁文化阵地建设、场馆文案设计和解说、廉洁文化宣传片和短视频制作等方面,邀请专家学者参与论证和评审;开展优秀廉洁文化作品评选,建设廉洁文化专业作品库、人才库,搭建廉洁文化共享平台。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主动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基层实践,把握地方政府真实需求,总结提炼有效经验,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形成高质量的研究团队,提升资政服务能力,强化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文章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站内导航

版权所有 ©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地址:大连市凌海路1号 邮编:116026

技术支持:集群智慧